【古籍摘要】
1、《唐本草》:主婦人乳癰腫。
2、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:敷瘡,又治惡刺及狐尿刺。
3、《本草衍義補遺》:化熱毒,消惡腫結(jié)核,解食毒,散滯氣。
來源
本品為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mongolicumHand.-Mazz.、堿地蒲公英TarxacumborealisinenseKitam.或同屬數(shù)種植物的干燥全草。
別名
華花郎、蒲公草、食用蒲公英、尿床草、西洋蒲公英、婆婆丁
產(chǎn)地分布
中國江蘇、湖北、河南、安徽、浙江、黑龍江、吉林、遼寧、內(nèi)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、陜西、甘肅、青海、山東、浙江、福建北部、臺灣、湖南、廣東北部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等地區(qū)。朝鮮、蒙古、俄羅斯也有分布
采收加工
春至秋季花初開時采挖,除去雜質(zhì),洗凈,曬干。
性狀
本品呈皺縮卷曲的團塊。根呈圓錐狀,多彎曲,長3~7cm;表面棕褐色,抽皺;根頭部有棕褐色或黃白色的茸毛,有的已脫落。葉基生,多皺縮破碎,完整葉片呈倒披針形,綠褐色或暗灰綠色,先端尖或鈍,邊緣淺裂或羽狀分裂,基部漸狹,下延呈柄狀,下表面主脈明顯。花莖1至數(shù)條,每條頂生頭狀花序,總苞片多層,內(nèi)面一層較長,花冠黃褐色或淡黃白色。有的可見多數(shù)具白色冠毛的長橢圓形瘦果。氣微,味微苦。
飲片
【炮制】
除去雜質(zhì),洗凈,切段,干燥。
本品為不規(guī)則的段。根表面棕褐色,抽皺;根頭部有棕褐色或黃白色的茸毛,有的已脫落。葉多皺縮破碎,綠褐色或暗灰綠色,完整者展平后呈倒披針形,先端尖或鈍,邊緣淺裂或羽狀分裂,基部漸狹,下延呈柄狀。頭狀花序,總苞片多層,花冠黃褐色或淡黃白色。有時可見具白色冠毛的長橢圓形瘦果。氣微,味微苦。
性味歸經(jīng)
苦、甘,寒。歸肝、胃經(jīng)。
功能與主治
清熱解毒,消腫散結(jié),利尿通淋。用于疔瘡腫毒,乳癰,瘰疬,目赤,咽痛,肺癰,腸癰,濕熱黃疸,熱淋澀痛。
用法用量
10~15g。
使用注意
陽虛外寒、脾胃虛弱者忌用。
蒲公英小故事
相傳在很久以前,有個十六歲的大姑娘患了乳癰,乳房又紅又腫,疼痛難忍。但她羞于開口,只好強忍著。這事被她母親知道了。封建社會,從未聽說過大姑娘會患乳癰,以為女兒做了什么見不得人的事。姑娘見母親懷疑自己的貞節(jié),又羞又氣,更無臉見人,便橫下一條心,在夜晚偷偷逃出家園投河自盡。事有湊巧,當時河邊有一漁船,上有一個蒲姓老公和女兒小英正在月光下撒網(wǎng)捕魚。他們救起了姑娘,問清了投河的根由。第二天,小英按照父親的指點,從山上挖了一種小草,洗凈后搗爛成泥,敷在姑娘的乳癰上,不幾天就霍然而愈。以后,姑娘將這草帶回家園栽種。為了紀念漁家父女,便叫這種野草為蒲公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