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古籍摘要】
①《開寶本草》:"寒,無毒。"
②《品匯精要》:"味淡,性寒,無毒。"
③《綱目》:"咸甘,寒,無毒。"
來源:本品為珍珠貝科動物馬氏珍珠貝 Pteria martensii(Dunker)、蚌科動物三角帆蚌 Hyriopsis cumingii(Lea)或褶紋冠蚌 Cristaria plicata(Leach) 等雙殼類動物受刺激形成的珍珠。
【性狀】 本品呈類球形、長圓形、卵圓形或棒形,直徑1.5~8mm。表面類白色、淺粉紅色、淺黃綠色或淺藍(lán)色,半透明,光滑或微有凹凸,具特有的彩色光澤。質(zhì)堅硬,破碎面顯層紋。氣微,味淡。
別名 真朱,真珠,蚌珠,珠子,濂珠
分布 波斯灣地區(qū)、斯里蘭卡、南洋地區(qū)、世界淡水珍珠
加工 自動物體內(nèi)取出,洗凈,干燥。
【性味與歸經(jīng)】 甘、咸,寒。歸心、肝經(jīng)。
【功能與主治】 安神定驚,明目消翳,解毒生肌,潤膚祛斑。用于驚悸失眠,驚風(fēng)癲癇,目赤翳障,瘡瘍不斂,皮膚色斑。
【用法與用量】 0.1~0.3g,多入丸散用。外用適量。
【貯藏】 密閉。
小故事
珍珠美容,唐代盛行。珍珠含鈣、十多種氨基酸和微量元素鉛、銅、鐵、鎂、錳、鋅、硅、鈦、鍶等,可抑制脂褐素,使皮膚吸收其營養(yǎng)。慈禧太后每10天服1銀匙珍珠粉,從不間斷,所以70歲時皮膚仍柔軟細(xì)嫩,光滑潤澤。慈禧太后除活著佩戴裝飾外,死后繡絲褥共鑲16000多顆大珍珠,壽衣5920顆,織金陀羅經(jīng)被鑲820顆,口含特大1顆,棺材放3700顆。